成都
[切换城市]

李方膺墨梅图

更新时间:2019-05-15 11:48:05 浏览次数:112次
区域: 成都 > 蒲江 > 大塘


李方膺(1695~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借园主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官乐安县令、潜山县令及合肥县令等职。李方膺在师法传统和造化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开创了具有自我体貌的写意花鸟风格。

《墨梅图》为李方膺于乾隆十九年(1741年)所作。李方膺画材广泛,尤喜画梅。他将梅花视为真、善、象征,并通过笔墨将胸中之梅花外化于画面而传情于读者。在一般文人笔下,梅花只是坚贞不渝做骨不屈品德的象征,而李方膺笔下的梅花所包含的喻意远非一般文人观念所能面。《墨梅图》为李方膺遭诬陷罢官来南京借园开始卖画生涯后所作,画中题曰:“……我是无田常乞米,借园终日卖梅花。”作者在此显然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向世人揭示世道的黑暗不公。李方膺做县令20年,关心百姓疾苦,尽职尽守,却三度为太守所陷,终因莫须有的罪名而罢官,落至“我是无田常乞米”的困境,公道何在?其二是向世人昭示自己具有幻想中梅花那般真善品质,具有宁肯“终日卖梅花”也不肯向官场乞悔乞恩的梅花般坚贞的品格。

李方膺《墨梅图》在造型方面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削繁就简的特点。与元代王冕、明代陈宪章以及同代的金农尚繁的造型特点不同,李方膺走的是削繁就简的造型之道,疏枝疏花,独具个人体貌。板桥曾题曰:“晴江李四哥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以难见奇,以孤见实,故其画梅为天下先。”造型的第二个特点是剪枝入画。从取材的视野来分,梅花图可分为剪枝类和整树类两种图式,李方府喜作剪枝类图式的梅花,其剪枝疏梅看似寥寥数笔,实非一时冲动的草逸之笔所能为。板桥有题文曰“(李方膊)日则凝视,夜则构思,身忘于衣,口忘于味,然后领梅之神、达梅之性、艳梅之韵、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画之中面不能出。夫所谓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谓刻画者,绝不刻画,乃真刻画也。”这段评论充分说明李方是严谨的画
家,“剪”之所“剪”,简形不简神。造型的第三个特点是没骨画枝,中锋细笔勾花。在有的作品中,李方府也采用粗笔双钩画枝。

李方膺《墨梅图》

《墨梅图》构图,特点之一为对角构图。此图将题款、梅花、印章主要安置于右上角和左下角相连接的对角线上,左上角和右下角留出大片空域,以求得画面视觉重量的平衡及画境的空灵。画边中部入枝为其第二个特点。画边中部凌空入枝,有高远宽阔之感,增添了画面空灵的效果。

第三个特点是注意梅姿的顾盼关系。梅的上枝先向右上方行走,继而向右下方折转,随后又向左下方转行而形成枝梢;梅的下枝先向左下方弯行,行至枝尾处翻转形成指向右上方的枝梢,与上枝的枝梢顾盼呼应。这种顾盼关系,一方面有利于有序地引导视线,避免画面产生视觉的纷扰;另一方面使画面产生顾盼有情的拟人化效果。画面形象间的顾盼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李方膺与其艺术朋友和大众之间的情感顾盼关系。(花鸟画技法教学)

实际上,离别官场的李方腐,如果没有这样一种“顾盼”关系是不可能靠“借园终日卖梅花”度日的。《墨梅图》在笔虽上有如下特点:

其一,注意行笔的变化。作者在没骨写梅枝时,中侧锋相结合,顺锋逆锋相结合,方折圆转相结合,可谓曲尽笔毫之能事。

其二,注意墨色浓淡和墨量枯饱的变化。这种变化以行笔为依托,与笔迹的丰富变化相唱和,共同组成完交响乐章。

其三,点的妙用。作者在梅枝上点以不同形状、不同浓度、不同颜色的点,不仅使点自身产生了富有韵律的形式美感,同时也丰富了画面语言。作者采用轻松率意的细笔中锋勾勒花瓣。梅花形态仰俯正侧皆有,造型生动活泼。如果抛弃梅花视觉具象的束缚,每朵梅花的花瓣也可看成是视觉抽象语言中的一个“点”。这些花瓣“点”彼此间有大小形态和方向的对比变化,同时又与梅枝上的点形成虚实和位置的对比变化。

其四,色的妙用。作者在梅枝的局部点以若干赭色点,这样一方面丰富了点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与鲜红的印章共同为画面增加一丝“暖意”。该作品用色虽较单纯,但却有画龙点睛之作用。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其艺术风格对后世海派画家是有一定影响的。即使今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空灵舒旷的画面处理效果以及灵动活泼的笔墨语言,仍然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学国画到星禾 快速从入门到精通
邀请国家一级美术师在线授课,独特的教学方式,帮助你快速入门
想了解更多培训信息,点击国画培训
直接加老师微信「165591613」:免费领取价值1280元「培训视频教程一套」
原文链接:https://www.gu***/a/288.html
成都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3天前
注册时间:2017年09月19日
UID:428135
---------- 认证信息 ----------
邮箱已认证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