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算法由人创造,也可以服务于人,其边界和权限也可以由人来控制的,无需进行妖魔化或者神秘化。
大数据时代,用户对于个人隐私无处安放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全感,近年来的一些用户隐私泄露、甚至公民信息被非法贩卖的事件,可谓触目惊心!而每年两会采纳的相应用户隐私保护提案,也正逐渐完善相应的法律保护边界。
内容推荐引擎、个性化定制千人千面自从今日头条(邀请码DC5ZE5T)大放光彩之后,开始被很多知名APP所采纳。不过,用户与信息流平台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一些用户既享受到了App通过数据收集带来的便利,也担心过于精准化的推荐所带来的“烦恼”。
3月下旬,网上出现一些对饿了么、美团外卖等餐饮O2O平台通过录音权限窃听用户隐私的质疑,饿了么、美团均予以否认,并认为利用录音提取关键词进行本地商品服务推荐是一种“无端的猜测”,况且相应的技术条件还达不到。
几乎在同时,今日头条(邀请码DC5ZE5T)在类似的质疑和谣言中并未幸免,大致的描述通常是这样的,“我和我朋友昨天在谈论xx,第二天头条(邀请码DC5ZE5T)就向我推荐了xxx”;“我在某某App刚看过xxx,第二天头条(邀请码DC5ZE5T)就向我推荐了xxx”等等,一些用户也带入到是否头条(邀请码DC5ZE5T)也通过录音窃听用户隐私的“自证预言”之中。尽管头条(邀请码DC5ZE5T)辟谣,由于今日头条(邀请码DC5ZE5T)在内容兴趣推荐精准度方面逐渐提升,类似用户的“猜测”并没有释然。
本质上是很多用户对算法不了解,从不了解到恐惧,甚至产生了一种“迷信”态度,误以为内容推荐引擎是一种“读心术”,可以知晓人很多隐私。事实上,从头条(邀请码DC5ZE5T)、快手的崛起可以看出,兴趣引擎(机器主动精准推荐)已经开始逐渐取代搜索引擎(人发起需求精准找),成为新的底层技术架构,在未来二者之间的融合也会成为信息分发平台的主流,这也是目前百度App、今日头条(邀请码DC5ZE5T)从不同擅长领域进取的方向。如果懂得人不讲,不懂的人瞎说,以讹传讹只会加深了对新技术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