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列举网 > 商务服务 > 物流/货运 > 物流及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有哪些风向标可以参考
成都
[切换城市]

物流及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有哪些风向标可以参考

更新时间:2021-09-24 14:04:00 浏览次数:90次
区域: 成都 > 高新区 > 高新区周边
类别:货运代理
地址:新希望国际A座1807
1国家政策
近年来,中国不仅发布多个物流行业及其相关上下游的政策,更将物流发展提升到新型国家基础设施的战略层次。政策不仅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也指明了创新和发展的方向。
一是结合运输结构调整,加强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多式联运、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无车承运人等新型服务模式。
二是加强物流枢纽的投资建设,结合“十纵十横”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关注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六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枢纽建设。
三是提出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推动传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共享经济新模式,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社会闲置资源配置。四是加强物流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物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物流通道网络,建设智能化仓储体系与配送系统。
2资本的关注
资本的力量将是整个产业升级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物流行业投资不断升温,持续推动行业变革。08年以来,在“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下,更多资本正在从偏向消费端物流的快递快运市场转向智慧物流方向,特别是大数据、智能分发、智能仓储、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与此同时,以普洛斯、BATJ等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主导的物流行业投资也渐成规模,整个市场的投资正在从成长型投资更多转向并购产业投资,进一步推动着产业整合和市场结构变革。另外从2020年正式推动网络货运平台的兴起,催生更多领域的物流平台诞生,在整体产业发展节奏下带动各类平台形成可协同的链.从而实现传统物流企业以信息和科技为载体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3网络货运平台的兴起
物流行业的平台企业也面临着盈利性难题,主要的掣肘在于,其一,平台整合的运力多为外协运力,平台对其的实际控制力和履约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易引发货源订单不稳定的问题;其二,平台初多以补贴等方式吸引运力资源加入,并用后市场增值方式来稳定运力资源,但补贴不能持续,平台的用户流量与粘性根本无法保证,后市场服务价值更无从谈起;其三,交易支付环节未完全打通,延伸服务的价值尚未释放。而网络货运平台的要求和政策推导终以上问题,做为实际承运方放弃单纯依靠信息匹配的模式,逐步走向重视履约的道路。依托实际场景,构建上下游生态体系,形成完整的履约交付结算链条,承担对合同、资金、货物、运输责任的管控,另外在业务数据化应用上,打通交易平台,构建交易闭环,释放数据价值,并基于沉淀数据,拓展车后市场与金融等延伸服务,以增强用户粘性。
跨越从无车承运到网络货运的整体变迁,经过从“开票工具”到先进物流组织形式的角色转换,以网络货运平台为代表的物流平台近年来迅速成长。特别是《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一周年以来,平台从仅有的开票业务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据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800余家企业取得了网络货运经营资质;在交易类平台中,网络货运平台占比高达90%。“网络货运平台已成为物流平台发展的主要业态,并从数据化阶段步入数字化时代。”网络货运的这两点变化也是2020年物流服务平台所呈现的两大显著特点。此外,去年,传统物流企业平台化转型意愿明显增强、信息匹配平台转型为在线交易平台趋势明显、为物流平台提供支持的服务商发展迅速、物流平台及相关产业得到资本持续青睐这四个特征也较为突出。平台的出现有望使车辆空驶率从目前的40- 50%下降到20%左右。可以说,平台经济这一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商业模式正在推动着我国物流行业从分离走向连接、从无序走向集约。
现象背后,是无形的“覆雨翻云手”在起作用;物流平台的新变化,是利好政策刺激、技术赋能及市场选择的结果。
回归底层商业逻辑,如果对物流行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思考,从商业模式的视角解读新经济下的物流生态,那么我们总结发现供应链创新、“互联网+物流”、智慧物流是物流市场的主风向标。传统企业专注供应链创新,沿物流产业链不断提升服务附加值;新进入者立足“互联网+物流”模式,依靠互联网基因与生态圈意识打开局面;电商物流则凭借客源优势和网络体系迅速入局,并以技术能力抓住智慧物流的机遇。
成都物流/货运相关信息
6月21日
6月3日
6月1日
5月28日
5月24日
5月23日
5月21日
注册时间:2021年05月06日
UID:722476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